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钱江管理处
【单位简介】
云栖竹径是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杭州市园林文物局)钱江管理处下辖的一处景区公园。钱江管理处是隶属于杭州市园林文物局的正处级事业单位,辖区范围包括六和塔、虎跑梦泉、云栖竹径、九溪烟树、龙井问茶、江洋畈生态公园、白塔、烟霞三洞以及3万余亩山林。
云栖竹径位于西湖西南五云山麓之云栖坞内,旧传山上常有五色瑞云留栖于此,故名曰“云栖”。“云栖竹径”为西湖新十景之一,是杭州难得的一处以万千茂竹、叮咚溪泉、生态天然的幽静景点。云栖不但景色幽美,而且历史文化遗存十分丰富。据载,公元967年吴越国王创建云栖古寺,竹林深处可闻钟磬声,初名“云栖梵径”。明代,莲池大师慕云栖环境清幽,居此专修念佛三昧,以自己的真才实学重振莲风,远近道俗闻风来归,一时香火极旺,成为杭城主要寺院。现在还遗存明代高僧莲池大师的坟墓和古放生所。清代康熙也在此留下“山僧独辟清净界,竹翠常飞鬘爱云”的题联。
陈云同志和云栖也结下不解之缘。据浙江省党史研究室研究人员李林达考证,陈云曾30多次到云栖,有一年竟然去了云栖有七八次之多。而每次到云栖,他又总是遇山门而下车,策杖而行,徜徉石阶竹径,乐在其中。“云栖竹径”的石碑是1985年陈云题写,而亭前的两棵香樟树,则是陈云1987年4月亲手栽种,30多年过去,香樟已经亭亭玉立。如今此地因远离都市喧嚣,山深林密,竹林满坡,修篁绕径,以竹景的“绿、清、凉、静”四胜而著称于世。
【工作成果】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陈云与云栖的不解之缘。近年来,景区每年都会在3、4月间举办名为“寻找竹宝宝”的亲子活动。活动期间来自杭城的年轻父母与小孩齐聚云栖,沿着竹径寻找刚刚破土而出的“竹宝宝”,同时聆听讲解员讲述陈云与云栖的点点滴滴,随着娓娓道来的故事,陈云同志的高风亮节及其与云栖的不解之缘在年轻一代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2015年4月,钱江管理处组织职工来到云栖竹径参加“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暨香樟树培土仪式”,通过这种特殊的形式缅怀陈云同志。在活动现场,作为当时场景的见证人,钱江管理处原人事科保卫干事尚新华同志为大家还原了这一历史时刻,同时通过自己与陈云同志接触的切身感受,诫勉广大青年要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务实的干劲。同年11月,由钱江管理处党委组织全体党员观看电视纪录片《陈云的故事》。通过这些文献影视资料和一百多位重要当事人、亲历者的口述资料,更深入地了解陈云同志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作出的历史贡献,进一步学习“陈云精神”。
为了提高讲解员的讲解水平,管理处组织讲解员开展“云栖·陈云的故事”演讲比赛;同时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平台,对杭州市中小学生进行宣讲教育,让孩子们在游览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与各地的陈云纪念地不同,云栖竹径没有设立相关的纪念馆,没有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里展陈相关的物件,而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呈现它与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之间的不解之缘,告诉我们它和陈云同志之间的故事,而讲述这段故事的,就是“云栖竹径”四个大字和“千竿撑绿影”中的那两棵香樟树。
【伟人足迹】
新中国成立后,陈云第一次到云栖的时间是1953年的春天。此后陈云曾30多次到云栖郊游,每次都流连忘返。他说,云栖是个好地方,不到云栖就等于没到杭州。
1953年5月7日至6月12日,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政务院副总理的陈云因病到杭州休养。5月7日,新中国成立后陈云第一次到云栖。
1981年5月,陈云在杭州云栖会见沪、浙评弹界人士,与吴宗锡、施振眉交谈,非常赞同评弹艺人提出的“目前反映现代生活从新书太少,要努力把一些优秀的小说、电影、戏剧作品改编成评弹书目”的意见。1982年4月29日,陈云在云栖接见上海、杭州、苏州评弹界人士及上海赴杭的演员共三十余人,同他们亲切交谈,并在冲云楼前与江浙沪文化部门及评弹界人士合影。
1983年4月17日,陈云游览云栖,与正在那里休养的中国农业研究院茶叶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亲切交谈并合影。
1985年5月11日,陈云亲笔题写了“云栖竹径”四个大字。这对于很少为地域名胜题字的陈云来说是一次破例,显见他对云栖的酷爱之情。这幅字后来被镌刻成碑,竖立在云栖的石径旁。游人到云栖,总要在陈云亲笔题写的“云栖竹径”碑前驻足欣赏,留影纪念,这块碑现已成为云栖的一个新景点。1986年4月,陈云、于若木夫妇在“云栖竹径”碑前合影。
1987年4月,陈云在杭州云栖接见浙江省和杭州市党政负责人时说:学哲学对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对提高领导工作水平和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领导干部学习掌握了马列主义的原理和思想方法,就可以把握革命运动,指导实际工作。“学哲学很管用,打仗也好,搞建设也好,都用得上。学好了,一辈子都受用。”
1987年4月4日,陈云来到云栖,和省市的干部群众一起参加植树。那天,陈云兴致勃勃地亲手种下了三棵一人多高的香樟树。1998年,这三棵树被确定为杭州市古树名木。2004年,陈云同志当年在云栖亲手种植的其中一棵香樟树移植到了上海陈云故居内。三十年来,香樟树茁壮成长,枝繁叶茂,现已成为吸引游客的又一景观。
【参观信息】
景点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梅灵南路云栖坞内云栖竹径景区
联系电话:
0571-87090437
交通方式:
可乘103、121、324路 云栖竹径站下车
开放时间:
07:00-17:30(夏季) 07:30-17:00(冬季)
【文物故事】
陈云为云栖竹径题名
1985年春天,杭州评选“西湖新十景”,“云栖竹径”被评为新十景之一。为了给新十景增色,杭州园林管理部门想请陈云为“云栖竹径”题名。正在杭州的陈云欣然表示同意。
5月11日上午,陈云先写了一张“云栖竹径”,但对“栖”字不满意,再写一张还是如此。这时有人提议写简化的“栖”字,简化的“栖”字结构好写也好看。陈云采纳了这一意见,挥毫写出了四个苍劲潇洒的大字:“云栖竹径”。
在落款下盖上印章后,他满意地说:“毛笔书法多用繁体字,繁体字写起来间架结构好安排,写出来好看。我和于若木学的都是繁体字。不过‘栖’字这么写好看,结构好。”“云栖竹径”这幅字后被镌刻成碑,矗立在云栖竹径的石径旁,成为云栖景区最受人景仰的一个景点。
陈云不随便题字留名,为地域名胜风景题字更是罕见。这次题字,显见他对云栖的酷爱之情。
陈云同志亲手栽下的香樟树
1987年4月4日,国家领导人陈云在云栖景区亲手栽下了三棵香樟树。当时,尚新华在杭州市园文局钱江管理处负责陈云同志外围保卫工作,那时不到30岁的他压根儿没想到能和首长一起植树。尚新华回忆道:“我负责给老首长扶着那几棵香樟树,老首长铲了两铁锹土,转过来跟我说:‘我是意思一下的’,没想到老人这么实在。”
1998年,这三棵树被确定为杭州市古树名木。
2004年,陈云同志当年在云栖亲手种植的其中一棵香樟树带着杭州人民的眷恋和爱戴,移植到上海陈云故居内。
【人文纪实】
君似修竹,如云在栖
林琳
杭州多水,云栖在山。在五云山脚的云栖入口,眼见净是曲径通幽,茂林修竹,间或六七亭台,极似《红楼梦》中黛玉住处,却平添一份宽阔疏朗的大气。景观细致,名却起得简单易懂——云栖竹径——也是另一种从容。
论地理环境,云栖得天独厚。名山古刹钟灵毓秀自不必说,难得的是这份大气。石子路开阔笔直,两旁修篁参天挺拔,不蔓不枝。这份秀丽中藏风骨的大气,似是源于一个人。此人就是陈云,新中国经济奠基人。
陈云出生青浦练塘,一个典型江南水乡。自小触目即是小桥流水、竹林祠堂,竹便成就了陈云眼里的故乡。陈云第一次来云栖时只16岁,尚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美丽的西湖和幽静的云栖给他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此后他接连30多次到云栖,有一年竟来云栖七八次之多,完全被这个神似家乡气质的山坳迷住了。
至今,在云栖仍留有一座碑亭,亭中石碑是1985年“云栖竹径”被评为新西湖十景之首时由陈云亲自书写。厚爱之心,可见一斑。
亭前更有两株香樟,亦是陈云亲手所栽,历三十载风雨,今已亭亭如盖。倘使这两棵树有记忆,必定记得1987年的那个春天。
操持偌大一个国家的经济建设对一位耄耋老人并不容易。其时,久不出门的陈云忽然被报以“重病在身”各种猜测,一时置身风口浪尖。老人自己却一言不发,从北京悄然来到杭州休养。4月4日上午10点多,陈云坐车来到云栖,参加全国植树节活动。他在随行人员的搀扶下一路小步走到碑亭旁,为了植树辟谣,谣言不攻自破。陈云不顾身体状况,坚持脱了大衣和帽子,然后兴致勃勃走到碑亭对面早已准备好的空地上,拿起铁锹,一铲一铲开始铲土、种树,连贯、用力的动作,让在场的人不敢相信,这位本不强壮的82岁老人,竟然能做如此重的体力活。现场的记者们赶紧拍下了这珍贵的镜头,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3棵胳膊粗的香樟树很快种好了。如今,它们绿树成荫,被列入西湖古树名木之中,其中一棵移植到上海陈云纪念馆,余下两棵,枝叶宛然。
陈云其人极低调。虽每到杭州,必游云栖,却嘱咐随行人员,不要妨碍群众游览,更不允许赶走游客。这位共和国赫赫有名的领导人,风雨当头而面不改色的人物,却在被游客认出时,微微笑着说一句“我们都是普通人嘛!”继而谈笑风生,相处极为随和。
据说,陈云擅书法,尤喜郑板桥的《新竹》:
新竹高于旧竹枝,
全凭老干相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
十丈龙孙绕凤池。
其人如竹,谦谦君子。其性如竹,不蔓不枝。